近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,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,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。會議要求:
要挖掘國內市場潛力,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,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,加快推進“十四五”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,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。
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、碳中和工作,盡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,堅持全國一盤棋,糾正運動式“減碳”,先立后破,堅決遏制“兩高”項目盲目發展。做好電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。
汽車電動化是“碳中和”時代背景、新能源周期下的必然趨勢。
根據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(2021-2035 年)》,到2025年,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%左右。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透露,截至今年上半年,這一指標已經達到了將近10%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駛入“快車道”,上半年產銷數據均突破120萬輛。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又進一步要求,挖掘國內市場潛力,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。對此,業內人士認為,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再獲支持,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“**的時代”。
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,截至2021年5月底,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580萬輛,約占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0%。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由今年年初的5.4%提高至今年上半年的9.4%,其中6月的滲透率已超過12%。
“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,汽車市場將發生明顯改變:綠色能源利用率大大提高;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顯著擴大,充電設施智能化將得到普及;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政策、法規、標準體系將更加完善、健全。”付炳鋒說。
與此同時,我國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日趨完善。截至今年4月,全國已累計建設充電站6.5萬座、換電站644座,各類充電樁187萬個,建成覆蓋176個城市、超過5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快充網絡。
為讓電動汽車“回得了家、出得了城、下得了鄉”,國家電網持續投資建設充電基礎設施,累計投資達274億元,形成了“十縱十橫兩環網”高速公路快充網絡,并積極推進公共充電網絡向鄉村延伸,共建成公共、高速、鄉鎮等保障型充電設施12.8萬個。
工信部表示,將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質量監管,促進整車電動化和智能網聯技術等進一步融合,健全充電、停車等各項服務,提高公共交通電動化水平,有效提升配套產業鏈水平,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。